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观看影片《浪潮》有感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3/23 点击量:
纳粹主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这个社会的群体性失控离我们有多远?

源于欲望、源于仇恨、源于一切黑暗以及不公的罪恶,离我们有多远?

哪一天我们会被这罪恶的浪潮吞噬,不留痕迹,甚至悄无声息,被肆虐在大地上的恐怖的极端主义引发的疯狂和罪恶浪潮,碾碎、撕裂、万劫不复。这一天,很远吗?

看完《浪潮》,身上没由来的一阵阵发冷。大脑中时不时的会想像这片繁华美丽的土地上奔跑着狂热的人群,同样的服装,做着同样的手势,口中呼喊着同一个人的名字,或者呼喊着同一个口号,眼神中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坚定,而且,满含热泪。但那眼神中同样分明的闪现着一丝丝的残忍,就像饥饿已久的狼群,寻觅着猎物。

也许影片中的学生们从此知道纳粹主义并不是仅仅是历史,不仅仅是教科书中大加挞伐的罪恶之源,而是盘旋在社会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徘徊在每一个心灵阴暗的角落。他们起初根本不相信纳粹主义会复活,不相信这个社会还会有人去信奉那种狂热而且灭绝人性的信仰。他们生活在民主国家,人们信奉平等与自由,理性而且崇尚法律。纳粹的重演几乎是天方夜谭。但赖纳老师的课堂提供了一个让他们亲自尝试的机会,从老师成为课堂的绝对权威,进而成立自己的组织,名称、口号、手势、服装„这些统一让学生们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兴奋与刺激,而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带来的成就极大的激励了他们,从平日乏味而平淡的生活突然进入这样新鲜而且激励人的组织,他们难以抑制自己的激情,巨大的创造力也被激发出来,这种热情的感染在没有有效阻止的情况下以极快的速度传播,“浪潮”组织也急速扩大,成员们的情绪也日益高昂,对于外界的阻挠和障碍,他们甚至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

所幸,长久的民主与自由文化浸润让一些人能够保持清醒和警觉,在赖纳老师自己甚至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刻,提前退出的两位学生意识到这个组织的疯狂和危险性,极力加以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努力也最终引起了老师的反思,“领袖”的及时醒悟有效地阻止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影片的直接目的自然是告诫人们:纳粹主义并不是已经永远离开了德国,对于纳粹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不应该仅仅是教科书或者首相们在犹太人墓前的忏悔与道歉,更应该是对于全社会的持续提醒,对于青少年的深刻教育,以及对于理性思维与法治意识的进一步普及。

但反思的不应该仅仅是德国人,意大利人以及日本人。每一个尚未达到“无人不饱暖,无人不均匀”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甚至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每一个国家,民族,都应该预防这种群体性的失控行为,而这种浪潮产生的原因很多:贫穷、腐败、经济危机、社会不公、民族危机„„在“领袖”们的引导下,社会矛盾带来的火药会被定向引燃,不一定是纳粹主义,但是军国主义、新纳粹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当所有这些极端主义笼罩一个国家或者哪怕是数量可观的一群人,带来的是整个社会将要承受的损失。

对于个人,社会群体的集体失控行为,例如纳粹主义盛行,例如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浩劫,带来的是死亡。而带给社会的,是人类文明的极大损伤,以及历史上永远无法平复的伤痛。

对于纳粹主义的批判和预防,德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措施,而对于举国疯狂的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未有强有力的预防。悲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远,如某公所云:只要共产党一天不治理腐败,肯定还会有一场文革,打倒所有的官僚阶层。也许,这绝非恐吓或者胡言乱语。

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群体性失控所形成的罪恶浪潮,为了避免另一场浩劫,无论从法治建设还是从青少年的教育角度,所有的国家应该不遗余力。否则,也许下一刻历史的长河就会卷起高高的浪头,用血红的颜色,将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切成就染饰之后,抛进无底的深渊,摔得粉身碎骨,从此万劫不复!

下一个浪潮,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是否一直在遏制?

上一条:假面小丑
下一条:内环—怪诞(上)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