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当现代视角遇到过去的文明-----《远方的家》之绳桥插曲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3/12/10 点击量:

当现代视角遇到过去的文明,就像城市的新娘子遇到生活在大山里的婆婆。而在文章的新娘子是包括《国家地理杂志》以及《远方的家》边疆行的记者们,当然还有我们这些读者抑或说观众,婆婆呢?以大山里的“绳桥”为代表。

提起桥,在现代最为典型的无疑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了,这种桥也是现代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成为连接跨越水域障碍的成功典范,其为城市文明代表当之无愧。

有一种桥,只是用一根绳子连接两端,没有任何借助,行人依靠臂力或者滑轮来渡过,历史上这种“桥”是大山里峭壁两边的重要交通工具,是真正意义上的桥很难建的结果也是当地的习俗。

虽然现在的绳桥多用于野外临时穿越峡谷需要或者因为洪水等救援使用,但是在边远的山区,绳桥,依旧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跟着《国家地理杂志》以及《远方的家》的镜头来看大山里的绳桥我们会发现这桥真的是很“危险”。山区里的人要离开自己的小村子必须通过那一根唯一的绳子(过去的竹子编制品,现在的钢丝桥),包括大人外出赶集,小孩子上学,镜头的当地人带着记者滑过钢丝去到对岸,对岸的小朋友表示没有去到对岸,还有就是在记者提问下说“怕”,怕那根绳子。

这样的镜头真的很煽情,说真的,任谁看了,第一反应都是“为什么不给他们建座桥呢?她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有了桥,他们就不会每天经历这么危险的事情,他们的生命安全就得到保障了;有了桥,村里的东西就可以顺利运出去了,他们的生活就会好很多:有了桥,孩子就可以到对岸去上学了,他们的教育会更好-------如此种种,是我们用现代视角去看待“绳桥”这一存在至今的过去文明所得。

那么就给他们建桥吧!

可是回头想想,且不说从经济学角度的投入远大于收入,就是单单从建多少桥,就把我们这些“现代人”难住了,因为据有关数据统计,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某个两座山之间就有58根绳桥,那么我们得建多少钢筋水泥大桥才合适呢?要是少了,那么远的距离,桥建了也没什么作用。多了呢?我们拼尽全力在保护的生态环境呢?大自然的美感呢?想想在翠绿色的两座大山中间横卧这一座水泥大桥,这是什么感觉?

除了桥本身,当地人呢?他们的祖先多少年都滑过去了,在这里怎么就“不敢”过去呢?他们的货物多少次都运过去了,在此时怎么就不顺利呢?每一代走出大山的大学生都过去了,这一代的学生不可能过不去吧!

虽然以上的问题像是违背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精神,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想想所谓的“危险”是不是外来灌输给他们的,我们这些外来人告诉他们这个危险的,就是所谓的用现代文明的观点去看待过去存在文明的后果,甚至潜意识地企图用现代文明代替过去文明的现代人优越意识。

上一条:团日活动随想
下一条:你我她

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