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笛心声 · 正文

管笛心声

读《北雁南飞》随想
编辑: 作者: 发布日期:2012/09/18 点击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西厢记》


江南是水连成的城市,船只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乡民的代步工具,这样也就少不了渡口的存在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就站在这预示即将离别的渡口、遥望不断东流的江水,与那小船上的人儿折柳送别,抒发珍重、思念之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本篇故事的发生之地也是这人来人往生生不息的渡口,只是不知春华和小秋在这充满叹息、苦闷、泪水之地透过茫茫人群的相遇,是否已用尽他们二人的运气,使得这一个“幸运”的相遇,落得一个“不幸”的收尾?

恰是几次发生在渡口的事件都与主人公命运休戚相关。一是上文提及的俩人的相遇,从此开始一段生不如死的地下恋情;二是俩人不堪相思之苦,相约渡口坐船私奔,无奈春华被骗成婚陷入牢笼之地,俩人从此撒手;三是再见已是沧海桑田,孽缘已了,藕丝不断只徒添悲恸之苦。

且不管这最终结局是怎样的悲苦,过程必然是有欢喜甜蜜之处,否则也不会直教人生死相许了。但在那个维新思潮尚出萌动,礼教廉耻还屹立人们封建观念金字塔顶端的敏感阶段,青春期男女是绝不能在渡口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你情我浓的,更何况春华已是一朵有了主的名花。因为一旦遭人把柄,毁掉的不仅仅是女子的清白,更是令家庭乃至整个族姓蒙羞。这从春华母亲自从得知女儿的心另有所属之后,对女儿严加看管甚至恼恨,以致最后使用心计骗女儿与管家的癞痢头儿子成婚就能略知一二——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有违抗之理?当春华要以死相抗时,做母亲的没有安慰,却报以冷笑:你死了倒轻松了,罪名还要我们做父母的给你背着呢!养你这么大,你也就这样报答我吗?

那这对小鸳鸯是在哪眉目传情的呢?一是相公家里的后进,此处有两间厢房,各开着一扇窗户相对着;厢房外面就是一个菜园子,这样一来房子的位置可就无比精妙了。虽说他们不能像现代男女随便踏进别人的寝室,但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还能读诗传情呢。再加上这菜园里的梨花堆雪似的开了一树,被风一吹,卷成一团一团的烟球,在半空里飞奔;几颗柳树,枝条也长长的向下垂着,闪着金黄色。情窦初开的人儿,哪能禁得住情思的冲动呢?心早就噗突噗突地跳了起来。但这毕竟是学堂,同学进进出出,狗子也在随着抓把柄想混点钱,哪是个聊听的地方呢?有了——橘子林。古人没事就喜欢倚树凝空相思,有点像90后喜欢45度角仰望天空泪流满面一样,而女子更是喜欢拂枝含笑了。这橘子林里有的是树,人流又少,就没什么人打扰了。与古代大多自由恋爱相同,春华与小秋也是在担惊受怕中秘密地享受着爱情的滋润,但他们却忘了提醒自己他们活在一个没有自由的时代。无论是唐山伯祝英台还是王生崔莺莺,唯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的落幕。

谈起“北雁南飞”,作者将之作为书名用的很有深意。其一,明指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悲剧,实质暗示春华和小秋脱逃不了命运的桎梏;其二,寓意说明整个封建礼制对男女自由恋爱权利的剥夺以及思想的禁锢;其三,故事情节最后春华和小秋再次分别的情景亦是北雁南飞,一曲旧事遥相呼应;其四,“北雁南飞”则代指《西厢记》。春华和小秋正是受了这些禁书的影响才对青涩的爱情起了憧憬,也正因为偷看了这些禁书,俩人都受了父母的责备,只不过小秋比春华遇到了一个相比而言更为开明的父亲。其实说来也讽刺,这些名曰知识分子的秀才、举人例如春华的父亲,对《西厢记》一类书不也一样倒背如流?想必他们小时候也曾背着自己父母偷看禁书,现在对自己的孩子却又是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在是可笑可恨。

无论是源于地方民俗还是家族观念,这一出爱情悲剧总要归因于那个大时代背景——晚清民初的华夏大地,受着漂洋过海而来的西洋风气的撩拨,又伴着骨子里孔儒之流的束缚,虽说文化开明之处略有显见,但底下仍是沉沉的吃人的封建礼教,无奈苦的是那一对对的痴男怨女。


上一条:忆军训
下一条:咏怀者

手机版

Baidu
sogou